宜昌多措并舉筑牢冷鏈食品安全防線

為及時消除冷鏈食品安全風險隱患,宜昌市迅速成立分管副市長任組長的進口冷鏈食品疫情防控工作組,持續加強冷鏈食品監管和檢查,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建立冷鏈食品集中監管倉制度,集中監管進口冷鏈食品,核酸檢測做到應檢盡檢、逢進必檢。嚴格落實“六專”和“四全”工作要求,加大日常監管力度。
嚴格強化日常監管
為最大限度阻斷疫情傳播風險,我市市場監管部門強化“五項”工作舉措,加大對涉及進口冷鏈食品的批發市場、農貿市場、食品生產企業、餐飲服務單位、大型商超監管力度,建立重點監管工作臺賬,督促商戶公示“一單三證”(海關通關單、入境貨物檢驗檢疫證明、核酸檢測證明、消毒證明),讓消費者放心消費。未取得“一單三證”的進口冷鏈食品一律不準采購、不準銷售。
依據宜昌冷鏈食品實際,還不定期組織冷鏈相關人員集中培訓,傳達國家對進口冷鏈食品預防性全面消毒的要求,提高食品安全經營和管理水平,指導經營者嚴格落實索證索票制度,做好進銷貨臺賬記錄,保障食品追溯體系暢通,宣貫落實環境衛生的清潔、通風消毒、健康通行碼查驗、體溫測量等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
強化常態化風險監測
每天,宜昌市場監管部門都會同衛健部門對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冷庫、冷鏈車、商超、餐飲服務單位等重點場所冷鏈食品進行抽檢。截至本月22日,就已累計抽檢環境和生物樣本3.7萬份,從業人員樣本1.3萬份,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全為陰性。
從業人員做核酸檢測
我市相關部門加大市場巡查的頻次和力度。督促進口冷鏈食品運輸、貯存、加工、銷售單位建立進貨臺賬和銷售臺賬。督促企業對進口冷鏈食品落實“六專”(專職人員、專門區域、專班檢測、專項通道、專管臺賬、專業消殺)要求,不得與其他食品混合銷售。達不到“六專”要求的,不得從事進口冷鏈食品經營。督促直接接觸冷凍冷藏冷鏈食品的從業人員每7天檢測新冠病毒核酸,已完成第五輪檢測,檢測結果均為陰性。
冷鏈集中進監管倉監管
我市在宜昌市城區設立1個進口冷鏈食品集中監管倉(設在夷陵區三峽銀嶺冷鏈公司),宜都等各縣(市)設立8個集中監管倉,最大限度阻斷疫情傳播風險。凡是進入宜昌市的進口冷鏈食品,在儲存、加工、銷售前須就近進入集中監管倉,與進口冷鏈食品同車混運的國內冷凍食品,視同進口冷凍食品必須進入集中監管倉,實行采樣全覆蓋、樣本全檢測、包裝全消殺、商品全追溯。進倉食品經查驗“一單三證”、外包裝消毒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合格后憑集中監管倉的《出倉證明》方可投放市場。
配備“電子身份證”
宜昌市已全面推行“鄂冷鏈”平臺食品追溯碼,為進口冷鏈食品配備“電子身份證”,實現進口冷鏈食品從進入湖北首站到消費端全鏈條最小包裝的流通環節全流程精準追溯。銷售產品附二維碼銷售,消費者通過手機掃碼,可看到產品信息、檢疫單證、消殺記錄、物流情況,實現全程追溯,做到進口冷鏈食品來源可查、過程可控、去向可追、責任可究。(記者沈冰 通訊員李夢祥)